引 子
今年初,我在茶山,茶山大霧,與山下的霧鎖愁城不同,散淡的霧氣被三兩下刮干凈,剩下是壯麗的云海,我抬頭看天,一片祥和。山下即將迎來暴風驟雨,只是雷聲陣陣,暴雨還不來。市場清靜一片,日子悠悠地走,少客來少賣,無客來不賣,每個茶商都鐵抱住“不賣每年還增值的”幻想。市場上,野風已經開始吹了,大家還茫然不知春夏。
一、收藏市場氣候的變化
普洱茶講究收藏,之所以干倉、濕倉、自然倉的大討論,實在是因為收藏就牽涉到茶葉存放的價值,好的倉儲自然可以實現(xiàn)茶葉的陳化價值,壞的倉儲則失去了任何意義。
突然一下子,市場好像失去了討論倉儲的熱情?并不是市場失去了,而是市場轉向了。大藏家藏茶,第一品牌,第二是品牌,第三還是品牌。規(guī)模性建倉的,現(xiàn)在已經越來越少。亂七八糟的品牌收藏下來交易不暢。即使是大品牌,不增值也沒有收藏的意義,不增值的品牌是因為市場的量實在太大了,你一個人往上沖,全國有一萬個人在往下掉。
配方茶時代,原料結構以壩子茶為主體,壩子茶成長的因子太弱,口感低劣,山頭茶在逐漸普及,習慣山頭茶了,再到回頭喝壩子茶,難。
十年前收藏茶的人,一點點錢可以收藏一大堆,貨滿倉,即使不增值,不好喝,滿足感強烈,期望值很大。而現(xiàn)在,之前收100件茶,現(xiàn)在收純料茶,有些茶還不夠一件的價格,收藏的愿望就極度降低。這說明什么?說明收藏量在急劇減少。
就好比有人號稱收藏了漫撒多依樹,天門山幾十噸古樹一樣會成為笑話,即使你有心有財力,山頭茶也難以保障供應。
二、炒茶市場的變化
炒茶模式受大益的刺激,所有做得稍大的品牌都想模仿,找20個經銷商,一個人拿30件,就是600件,你賣給我,我賣給你,市場就在溢價。然而,這是假象。
大益不同,有天量庫存散落于市場,有意無意間相當于綁架了市場,市場在被動地當推手。
打比方,如果每年有100億撲向普洱茶,估計大益占的資金就有70億,這是現(xiàn)實,大部分企業(yè)為什么難做,究其因,沒有炒茶的模式支撐,靠銷售系統(tǒng),買一倉庫茶,回去一片一片零售,這是比登天都還難的生意。
炒茶不一樣,投入資金,聽消息,漲了拋,天天漲,天天拋,拋了收,漲也收,跌也收,一個茶可以來回倒騰幾十遍,等于一個茶賣了幾十種茶的產值,哪個品牌干的過?盈余多,參與者的分配就多,熱情就高漲。這東西像賭博,能上癮,贏了就贏了,輸了就輸了,愿賭服輸。換算到茶葉市場,這賣茶的速度就不一樣。你坐牛車,別人開飛機。
原本市場就有模糊之處,改制前的老茶好喝,混同于改制后的茶品。
品牌、天量資金、天量藏家集合成了一個混世魔王的新模式。而新品牌炒作需要無數(shù)的經銷商作推手,無數(shù)的加盟商的忠誠,這恰恰是任何企業(yè)的幻想。接連幾個品牌模仿大益炒茶失敗,不過都是花錢買熱鬧,熱鬧過了就過了,市場根本翻不起一點浪花。
因為經銷商也好,加盟商也好都只是“忠誠”于利益,不是屬于誰的體系,都會“叛變”,渠道就變成了空渠道,連鎖也就變成了空連鎖。
經銷商是沒有義務為廠家去打造品牌的。
三、銷售市場的變化
如今的市場,已經被嚴重稀釋,無窮的稀釋,山頭在細分,市場就還是再稀釋。這也同樣是趨勢,不可逆的。到批發(fā)市場一看,鋪面倒都是開著的,其實是新店換老店,新人代舊人,滿滿當當,飛蛾撲火。廠家拼命尋找加盟商開店,拼命轉移庫存,老加盟商拋棄了,新的加盟商進入。這種做法與股市割韭菜的辦法一模一樣,只不過,庫存倒是都轉移到經銷商的倉庫了,轉移就轉移了,連廠家都沒有辦法促進產品的銷售,何況經銷商。
一個品牌的陳年茶品沒有口碑,也就不會承載真實的利潤空間,也就不可能實現(xiàn)真實的增值,一切繁華都只是海市辰樓,一場暴風雨一來,干干凈凈。
這一點,大家可以看看中吉號的“純麻黑”,08、09年幾十元的,現(xiàn)在幾千元,口碑有了,增值就有了,銷售就不是難題。
四、電商市場的變化
有人說,互聯(lián)網是一條出路。然而,幾年的實踐下來,大多數(shù)傳統(tǒng)企業(yè)只不過把互聯(lián)網作為一個工具,無非是多布了一個點,布局在網絡而已,與線下實體店的實質性區(qū)別并不存在。
把互聯(lián)網作為工具和具備互聯(lián)網思維是兩碼事。前幾年,在春茶時節(jié),茶山上到處可見直播的身影,而今年則是大面積的消失了,什么原因呢?產品、包裝、概念都與線下品牌一樣,論實力不如傳統(tǒng)茶企,論品牌效應幾乎為零,潮水一來可以借勢登頂,潮水一退就只能裸游。
我最近在看一些互聯(lián)網行業(yè)的故事,比如喬布斯,比如小米,他們的口號都差不多,用戶至上。比如滴滴干掉了出租車,比如美團干掉了方便面,都是用戶思維的實例。
這些都是革命性的,都是具備互聯(lián)網思維的,IP化,社群化之后延伸出來的東西。
而我們在討論什么呢?
生茶好還是熟茶好,茶氣是不是打嗝放屁,喉韻是直脖子喝還是彎脖子喝,純料是不是一顆樹才叫純料,干倉是不是放冰箱,貢茶是怎么貢的,越陳越香誰發(fā)明的,等等等等,不一而足。
這些東西是不是該討論,是該討論!只不過我的書在十年前就寫過,這個行業(yè)從古至今也一直在討論。這等于告訴我們,行業(yè)發(fā)展了接近二十年了,我們還是停留在昨天。世界在高速、極速的前進,我們的思維的停留在幾千年的“前店后廠”模式下來討論,包括我之內的行業(yè)人無不是如此。想到此,我后背冷汗涔涔。
社會在高速轉型,我們卻期望用一個原始的武器打贏一場現(xiàn)代的戰(zhàn)爭。伊拉克戰(zhàn)爭的時候,有一句評論很經典:“當你還沒看到敵人,就已經失敗了?!边@與今天失敗的企業(yè),與失敗的人是一樣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