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天然食品”有多天然
據(jù)美國市場調查企業(yè)尼爾森公司統(tǒng)計,美國市場上標注“天然”字樣的食品每年銷售額達220億美元。但是,這些天然食品到底有多天然?法新社近期對美國食品市場中產品標簽上的“天然”標識作調研,發(fā)現(xiàn)“天然”在一定程度上不過是個沒有明確定義的廣告用語而已。
質疑“天然”字樣,事實上,在美國已經持續(xù)多年,且引發(fā)不少官司。最近一樁官司涉及食品巨頭卡夫食品公司,從這樁案件可見“天然”之爭的端倪。
卡夫在美國銷售一款名為“水晶光”的沖調飲料,產品外包裝上標注有“天然”字樣。但事實上,這款產品添加有人工甜味劑、人工色素、凝膠劑麥芽糖糊精、人工防腐劑丁羥茴香醚等。
今年1月,美國公眾利益科學中心向卡夫食品公司遞交報告稱,如果卡夫繼續(xù)在這款飲品外包裝上標注“天然”字樣,將與它對簿公堂。
法新社說,一些產品上被標注“天然檸檬水”、“天然檸檬冰茶”等字樣,不知檸檬水和檸檬冰茶如何天然。一些產品標識上甚至還包括“天然檸檬水口味”這類模棱兩可的表述。
美國公眾利益科學中心律師史蒂芬·加德納說:“我并不在乎檸檬水口味,我在乎的是,是不是由真檸檬做的。”換句話說,“天然檸檬水口味”可能是用各種香精調出來的產品,只不過口味上與天然檸檬做成的水有些相似。
但這樣的產品,依然可以標著“天然”字樣,堂而皇之地在美國上市。
卡夫食品公司對“水晶光”這類產品標注“天然”有著自己的理解。這家公司的發(fā)言人卡羅琳·克拉耶夫斯基告訴法新社記者,加利福尼亞州一名聯(lián)邦法官最近已經推翻了類似一起針對“水晶光”的投訴。
“我們的產品清楚和準確地標注了對消費者有幫助的真實信息,”克拉耶夫斯基說。她認為,標注“天然”并沒有違反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的規(guī)定。
問題關鍵在于,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從未對產品標簽上的“天然”一詞作出明確定義和規(guī)范。
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發(fā)言人特雷莎·艾森曼承認這一空白,但她說:“雖然食品和藥物管理局還沒有對‘天然’一詞給出正式定義,我們卻有一套長期存在的政策指導標簽上的‘天然’標識。”
“食品和藥物管理局認為,‘天然’一詞應該是指沒有添加任何人工或合成物質,包括所有色素添加物,不論這些添加物是否由天然物制成,”艾森曼說。
但一些消費者保護團體認為,正是因為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疏于嚴格定義和監(jiān)管,才給一些企業(yè)創(chuàng)造了可鉆的“空子”,靠外包裝上的宣傳去博取警惕性不高的消費者的信任。
法新社報道,一項民意調查顯示,9%的美國消費者稱完全相信食品外包裝上的“天然”字樣,77%的消費者有時相信這一表述。
美國公眾利益科學中心律師加德納說,過去十年,有關食品外包裝上“天然”字樣的爭議非常多,但最終上法庭解決的只有50起。很多案件在上法庭之前就庭外和解,原告通常因食品公司慷慨賠償而放棄訴訟。
除一些消費者權益保護團體在給食品公司“糾錯”外,一些個人也時不時起訴假“天然”標識,雖然有些人的目的是贏得一筆賠償。
例如,“本和杰里”牌冰激凌在2010年因為一起個人賠償而從48款產品標簽中撤掉了“天然”字樣。另外,“裸體果汁”和“樂事”薯片在美國市場也迫于壓力悄悄地替換掉外包裝上的“天然”一詞。
就解決方法,一些人認為,只要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對“天然”一詞作出明確定義,就可以規(guī)范化市場中有關“天然”的混亂局面,但另一些人并不這么認為。
非營利機構“讓食品合法”的執(zhí)行主管貝倫·林納金說:“讓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定義涉及食品的每一個詞實在可笑。”林納金認為,有投訴不是件壞事,因為它能讓食品公司時刻謹記“誠實”,有時訴訟才能推動行業(yè)進步?!趿杷?nbsp;
“垃圾”做美食環(huán)保防浪費
英國西約克郡有一家特別的餐廳,名叫“真正的垃圾食品計劃”。這家餐廳出售的食物全部由即將被拋棄的食材制成,顧客們吃飽之后,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,想付多少錢都可以。
餐廳于去年12月開張,創(chuàng)始人是一位廚師,名叫亞當·史密斯。開業(yè)后,這一全新的經營理念得到不少人認可,隨后,有五人加入到管理團隊中,還有不少人爭搶著來當志愿者。